企业财务如何分工?岗位如何设置?相信这些问题不仅财务负责人感兴趣,一般的会计从业人员也会感兴趣。
一、财务岗位设置的原则
企业设置财务岗位时,以下几个原则需要注意。
1.成本效益原则
成本效益是企业负责人最为关注的,健全的财务岗位、职责明确的财务分工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随着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不断演进的。
(1)有些初成立的小企业不聘用会计,而是将会计账交给代理记账公司处理。
(2)随着企业规模扩张,企业负责人会聘用一个身兼出纳、账务、税务等诸多工作的会计,这名会计人员甚至身兼人事、行政、库管等非财务工作。
(3)等到企业初具规模后再成立财务部,设有会计、出纳岗位,财务人员开始有了明确分工。
2.岗位不相容原则
这是企业内控的基本要求,即不相容岗位不能由一个人担任,比如管钱的出纳和管账的会计要分开。若这两个岗位不分开,一旦作假则很难发现。不相容岗位不分离,有问题不易被发现。
3.独立性原则
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,财务和业务要相对独立,财务人员不仅要确保会计数据真实可靠,还要起到对业务的监督作用。
这几个原则的侧重点与企业发展阶段息息相关。初创企业要先生存,更加侧重成本效益原则;发展中的企业开始对企业内控提出要求,要求各岗位各司其职、职责分离、相互制约,这时更加侧重岗位不相容原则;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,财务工作不仅仅是处理账务,还涉及业务监控,这时独立性就很重要了。
二、与企业发展阶段相匹配
财务岗位设置既不能滞后,也不宜超前。滞后影响企业管理,超前加重企业运营成本。
1.小微企业财务岗位规划
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往往难以做到职责分离,会计相当于企业的管家,既要管财务,又要管人事行政,偶尔还要当老板的参谋与助手。这种状况下,给财务人员以下两点建议。
第一,摆正位置。不是所有的问题财务人员都可以解决,也不是所有的变革财务人员都能推动。财务人员往往责任心特别强,总想帮助企业改进管理、规范流程。问题在于,你的想法需要获得老板的认同后才能推进。
另外,财务规范需要符合企业发展现状。例如,家财务,老板的钱和企业的钱不分,这依据会计原则是不可以的。这样做不仅有税务风险,还有法律风险。可是企业规模小的时候需要资金供给,老板只能不断拿个人的钱补缺口。此时,“家财务”是维持企业运营的一种做法。
第二,不要推脱财务以外的其他工作。当老板觉得你的财务工作量不饱和时,很可能让你兼做非财务工作。接受这样的工作安排可以增强你的工作能力,体现出你在企业的重要性,让老板觉得你是不可或缺的。
2.中等企业财务岗位规划
中等规模的企业大多会有一名财务负责人,头衔可以叫财务总监、总会计师、财务总经理等。财务部一般由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两部分构成,各设两名主管,一名叫会计主管,另一名叫财务主管。会计核算岗位主要包括一两名出纳以及费用会计、总账会计、会计主管等多名会计;财务管理岗位主要包括职能预算、分析、项目管理、资金管理等。
3.大型企业财务岗位规划
大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是财务分工明确,制度完善,流程清晰,需要个人的职业判断比较少。我曾把大企业的会计人员分为五个层级:基础会计、中级会计、管理会计、高级会计以及顶尖会计。
(1)基础会计:从事出纳费用报销开票这样的工作。基础会计往往是由会计新人或者学历比较低的会计人员担任。
(2)中级会计:从事成本会计、总账会计、税务会计以及结账等工作。这样的工作需要从业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及积累。
(3)管理会计:脱离会计核算,能独立应对预算、财务分析、项目管理这样的工作。
(4)高级会计:中等企业以上规模能够担任财务负责人的角色,能够给企业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,帮助企业进行合理的内控制度建设。
(5)顶尖会计:有丰富的对接资本市场的经验,是准备上市的公司争相邀请的对象。